从地球科学的广博到质量经济学的精细;从汉语学习的笨拙模仿到标准美式英语的演讲;从默默无闻的计量工作者到省内知名的优秀青年学者。赵建华,来自苍山脚下、洱海之滨的白族青年,在鹰潭这块红土地上,完成了一次次质的飞跃。
鹰潭红层年代争论的终结者。上世纪70—80年代,龙虎山地层年代是一个谜,1986年,为了实现少年时代孕育的“恐龙梦”,赵建华跟随江西地层学界权威张利民教授来到龙虎山,进行地层古生物考察。在教授带队离开的情况下,赵建华只身留下多方寻找、调查,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在贵溪市鸿塘乡徐伯村找到了第一块70厘米长的恐龙化石,经过显微镜下薄片鉴定,证实其有显微骨骼构造。正是这块化石,经中科院周明镇院士与叶祥奎研究员的研究,鉴定为恐龙化石。从此结束了龙虎山红石地层的年代之争。鹰潭因为有了恐龙,而更神秘;龙虎山因为有“龙”,而更显灵气。
“不象中国人”的英语演讲者。2003年,中国地质大学博士论坛。当赵建华完成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演讲、用英语回答如何快速提高英语及所有相关问题时,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位硕士研究生问:“这是美国人吗?要么就是韩国人?反正不可能是中国人!中国人讲不出这样地道的英语”。当他们知道赵建华不仅是中国人,而是来自西南边远山区的白族学生时,赵建华的美式口语征服了现场的100多位博士、硕士生。但是,谁能想到,20年前走出大山,走出高原的他,连汉语都结结巴巴。多年前,为了考中科院周明镇院士的研究生,赵建华设计了100天英语突击计划,把外语词汇量从4000多猛增到10000多,当年的全国考硕英语成绩达到68分,这对一个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是一个难以置信的成绩。1992年以来,赵建华为企业做了30多万字翻译,为华康色素厂、亿丰磷肥有限公司提供全程的外语现场口语翻译。华康色素厂因此获得Kosher认证,华康色素从此打开了欧美国际市场。
质量经济学领域的拓荒者。2003年,赵建华以英语及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攻读资源产业经济专业博士。一年后,主持江西省社科十五规划课题《系统资源的约束理论与江西城乡经济可持续发展》,连续发表《计量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优质量水平——质量经济学的主要命题》于核心期刊。同时英语稿在《美中经济评论》(纽约出版)上发表,其中,机会收益概念的提出,给出了企业创新动力的理论解释。作为省质量经济学、质量信用、质量竞争力方面的学者,赵建华多次承接省质监局的有关课题,成为全省该方面的优秀青年专家。
在政协舞台上忘情的舞蹈者。作为少数民族界别的委员、常委,民建市委委员,青联委员,高级知识分子,同时,又在政府重要部门的关键科室担任实职,赵建华有着广泛的代表性。在政协舞台上,他乐此不疲地扮演着“舞蹈者”的角色,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他利用参加政协调研、视察活动的机会,了解全市工农业状况,运用自己的业务专长为企业家委员出谋划策。由于他的努力,“江西亚菲达”在全省率先通过生产许可证审查,“塘湾谷酒”监管模式得到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的认可,江铜集团公司在关键时刻扫清障碍,一举夺得“中国名牌”,使鹰潭的铜加工产品享受原材料免检(认可江铜质检报告)待遇。“我是只丑小鸭,要在政协的舞台上跳下去,期待着变成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赵建华如是说。
(刘承炎 陆超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