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铜陵市考察铜文化建设情况的报告 市政协考察组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铜文化建设,近期,市政协组成调研组,赴安徽省铜陵市就铜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形成了考察报告。 一、铜陵市铜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铜陵以铜得名,因铜兴市,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铜采冶、铸造史长达3000余年,铜文化遗存十分丰富。现有人口74万,面积1113平方公里,下辖一县三区。近年来,铜陵市提出建设“世界铜都”的战略目标,不断延伸和完善铜产业链,加快铜拆解园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产业服务平台。2011年,铜陵市实现生产总值580亿元,财政收入115亿元,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060亿元,铜基新材料产业成为安徽省首个国家批复的区域特色高技术产业链,获得69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在大力发展铜产业的同时,铜陵市高度重视铜文化的繁荣发展,持之以恒地实施“发展铜经济、弘扬铜文化”战略,铜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促进了文化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群众生活的全面整合,并提炼出“古朴厚重、熔旧铸新、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铜都精神”。铜陵市加强铜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有: 1、加强文物保护,有效开发利用,完善铜文化建设历史支撑。一是制定实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牛洞古采矿遗址和罗家村大炼渣遗址保护公园规划。二是建成以铜文化和青铜藏品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博物馆。三是加强传统铜铸造工艺的传承与保护,铜铸造“失蜡法”工艺被列为省级非遗保护名录。 2、深入理论研究,加强艺术创作,丰富铜文化建设精神内涵。一是积极组织举办高端学术会议,先后组织承办5次高规格的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二是成立铜文化研究会,创办我国唯一的专业研究青铜文化的学术期刊《青铜文化研究》以及编撰《铜都文物》、《青铜故里》等书籍,并着手建设“中国青铜文化数据库”。三是创排铜文化系列艺术作品,先后创作了以铜文化为主线的大型音乐舞台剧《青铜魂》、现代都市黄梅戏《青铜之恋》、大型音舞诗画《青铜神圣》。 3、打造特色产业,推进项目建设,筑牢铜文化建设硬件基础。一是推进特色铜工艺品研发、制造和流通。现有铜工艺品加工企业12家,固定资产约1亿元,年经营收入8000余万元,其中铜陵九鼎雕塑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具规模的青铜雕塑及工艺品制造生产企业之一,先后承接了北京地坛公园贡鼎设计制作等大型铜塑项目。二是加强铜商品流通场所建设。先后建成了铜商品交易市场和铜街,营业面积14300平方米,铜工艺品经销点21家,经销人员1000余人,成为在华东地区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铜工艺品销售集散地。三是打造铜文化产业龙头项目。投资建设了集青铜文化、江南民俗文化和生态绿色文化于一体的中国江南文化园;规划建设占地1500亩、总投资15亿元的以铜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文化旅游景区青铜帝国;计划投资8.8亿元建设国际铜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4、拓展传播形式,搭建推介平台,提升铜文化外宣影响力。一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融入铜文化元素。在铜陵,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无处不在的铜文化,100多座风格各异的铜鼎、铜牛、铜雕塑在公园、街道、景区随处可见;东西长达17公里,贯城而过的主干道称为“铜都大道”,道路两侧依山势镌刻了6幅巨大的铜浮雕;建成了一系列富含铜文化特色的城市广场,铜文化公园广场的铜壁、铜雕,太阳历广场的铜制古代天文观测仪器,市政府广场上雕刻了16字铜都精神的铜制照壁,已成为标志性城市景观。二是积极举办以铜文化为主题的各类会展。连续举办了11届青铜文化博览会、2届国际铜雕艺术展、5届青铜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三是不断丰富媒体宣传形式,在媒体公开征集以铜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精神,创办面向全体市民的“铜都讲坛”,使以铜文化为核心的城市文化在全市形成共识。 二、我市铜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不足 与铜陵悠久厚重的铜文化历史不同,鹰潭的铜文化历史较短,是在城市成为全国性的铜工业基地后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随着“世界铜都”发展战略的确定,鹰潭铜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如铜工艺品制造有了发展,贵溪雄石铜工艺雕刻厂的铜板平面錾花等工艺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建设中融入了一些铜文化元素,设置了一些铜雕、铜文化墙等。但从总体上看,我市铜文化建设与“绿色世界铜都”的城市定位不相匹配,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铜产业与铜文化“一手硬一手软”,产业发展缺乏文化支撑。铜是鹰潭经济发展的主调。经过几年来世界铜都战略的实施,我市铜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1年,全市电解铜产量94万吨,占全国的18.1%;铜材加工产量150万吨,占全国的14.6%;铜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818亿元。总体来说,全市GDP的50%、财政收入的60%、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90%均来自铜产业。在铜产业裂变式发展的同时,我市铜文化建设虽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由于鹰潭实际建市不到30年,城市底蕴不够深,铜文化积淀不够厚,铜文化建设动力不够足。特别是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接受先进文化总要慢半拍,接受新事物总要晚一夜,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不够强。因此,对加强铜文化建设这个崭新的课题,我市还不够系统、不够自觉,在严格意义上还没有开始破题。当今世界,一个地区经济的振兴有赖于文化的复兴,主导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主流文化的繁荣。对以铜产业为主导经济的鹰潭来说,铜文化建设上的长期缺失,影响了“绿色世界铜都”整体氛围的形成,降低了我市对高端铜产业人才和高新技术铜企业的吸引力,阻碍了铜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致使铜产业存在的粗铜加工企业多、科技创新能力弱、税收政策依存度高等结构性矛盾,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2、道文化与铜文化“两张皮”,城市文化特色缺乏铜元素融入。鹰潭城市文化的构成是多元素的,既有体现悠久历史的角山文化,也有展现光荣岁月的红色文化等等,但最能代表地域特色的无疑是道教文化。鹰潭是中国道教文化发源地,具有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和系统的道教文化传承,道教文化是鹰潭的文化根柢。长期以来,我市在弘扬道教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鹰潭作为“华夏道都”的地位不断得到彰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展现区域上,道教文化还主要局限在龙虎山景区,中心城区很难找到道教文化的“身影”,整个城市缺乏“道都”氛围。“道”难“显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没有将铜作为道教文化的展现载体,没有将道文化和铜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是重要原因之一。铜是鹰潭最有优势的物质资源。铜的采冶艰辛不易,铜文化代表了人类不懈的拼博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铜的本质光洁刚强,铜文化象征着人类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优秀品质。铜这种有色金属,既能够满足道教文化特性要求,又能够展现鹰潭人民时代精神,却没有被大规模的应用在道教文化的传播上。铜文化与道文化的长期分割,造成了城市文化中缺失道元素和铜元素。在号称“道都”、“铜都”的鹰潭,既难见到“道”,也难见到“铜”。 三、加强我市铜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鹰潭与铜陵两市,地理位置相近,经济规模相仿,主导产业相同,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世界铜都发展战略,电解铜产量、铜材加工产量、主营业务收入等铜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从2007年起全面超过铜陵。但是,在产业技术水平、服务平台建设、企业竞争力等方面,铜陵保持着一定优势。特别是在铜文化建设和城市影响力方面,我市与铜陵差距很大。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市应站在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铜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足道文化传统和铜产业优势,切实做好“道文化,铜展现”文章,着力塑造道都铜都品牌、提升道都铜都形象、营造道都铜都氛围、汇聚道都铜都力量,不断提升城市影响力,巩固和发展城市竞争优势。为此,考察组建议: 1、围绕“道文化,铜展现”,科学编制城市文化发展规划。以创新的工作思路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把握城市文化发展规律,摸清我市道文化和铜文化家底,根据我市“绿色世界铜都”和“华夏道都”的城市定位,着手编制《鹰潭市城市文化发展规划》,确立“道为主体、铜以载道、道铜融合”的极具地域文化和产业特色的城市文化发展方向,明确城市文化的空间布局、支撑项目、保障措施、部门责任及优惠政策等。 2、围绕“道文化,铜展现”,不断强化城市文化风格定位。一是统一城市建设风格,明确将道文化和铜文化元素作为城市建筑的主题文化符号,要求所有新建的公共设施必须体现道文化和铜文化风格,所有城市雕塑必须使用铜雕塑或镀铜雕塑,引导涉铜企业、宾馆酒店等广泛使用铜雕和铜工艺品。二是规划建设一批铜文化标志性建筑,如在鹰潭火车站设置一个雄鹰展翅的铜雕,在中心广场设置描绘铜冶炼场景的铜质壁画等。三是进一步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公开拍卖道路冠名权、公用设施经营权等方式,推动更多的道路和公用设施以“道”、“铜”命名。四是重视在细节处营造铜都氛围,如在国道、高速公路的入界处设置黄铜颜色的“世界铜都欢迎您”的广告牌,在广场、公园、主干道两旁大量设置铜雕、铜壁画和鹰潭历代名人铜像,将所有路灯灯罩制成道家器皿形状、灯杆漆成黄铜颜色等,让每一位旅客一进入鹰潭就见到“道”,见到“铜”。 3、围绕“道文化,铜展现”,大力推进铜文化项目建设。一是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掘文化素材,在信江新区规划建设反映“道家传统、铜都文化”的水浒文化主题公园,以铜壁、铜雕等形式,将《道德经》、水浒108将人物形象、道家传说故事等进行栩栩如生的演绎。二是综合旅客流量、消费层次、市场布局的因素,结合旅游资源开发,在龙虎山景区或中心城区规划建设铜商品市场或“铜商品一条街”,完善现代条件下的铜文化产业市场载体。三是在项目经费上,以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社会支持、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分期分块解决所需经费。 4、围绕“道文化,铜展现”,积极拓宽铜产业发展领域。一是将铜工艺品作为延伸铜产业链的重要方向,加大规划指导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培育和引进铜工艺品企业,丰富和发展铜工艺品的研发、制造和流通体系,尽快开发出能够体现道家文化传统、反映龙虎山风光、独具我市特色的铜文化工艺品,不断提高铜工艺品企业和旅游产业竞争力。二是在高新区或贵溪工业园区规划建设铜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对新办的铜文化企业(包括铜工艺品企业)在土地、税收、用工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称号的铜文化企业一次性给予若干奖励,促进铜文化企业聚集发展。 5、围绕“道文化,铜展现”,加强“道都铜都精神”宣传。一是大力提高文化传播机构的品位和水平,组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介,积极介绍道文化和铜文化有关知识,组织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以道文化和铜文化为核心的城市精神的讨论,在广泛征集民意的基础上提炼出“道都铜都精神”,增强市民对道都铜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全社会形成建设绿色世界铜都、华夏道都的浓厚氛围。二是组织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经济科技等界别的专家学者,尽快成立“道都铜都文化研究会”,推动道文化和铜文化的深入研究。加强以道文化和铜文化为主题的系列文艺作品的创作生产,创排一批生动演绎道文化和铜文化主题并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以富有感染力的文艺载体推动铜文化建设。 6、围绕“道文化,铜展现”,高位推动城市文化建设。道文化和铜文化是构建我市城市文化的主要元素。各级领导要坚持高位推动,不断加强道文化和铜文化建设,为鹰潭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添动力。当前,要围绕“道文化,铜展现”主题,明确一位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组织龙虎山景区和市建设、文广新、旅游、铜产业办、道教协会等部门,尽快召开全市城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找准道文化和铜文化相互融合的切入点,研究制定扶持城市文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开展城市文化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建立城市文化建设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有利于城市文化发展的工作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