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借鉴铜陵经验 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市社区建设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决策,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社区,涌现了百佳城社区、胜西社区、梅园社区等一批国家级、省级先进典型。全市现有社区居委会97个(不含不属于地方财政列资的居委会),社区工作人员349人,社区办公和服务活动用房总面积10518.6平方米,社区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136个。(详细情况见下表)。 社区基本情况汇总表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社区管理定位不明,职责不清。现有的社区居委会角色定位模糊,难以发挥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调研中了解到,社区承担的任务名目繁杂,有社区党建、民政优抚、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劳动保障、卫生管理、文化体育、妇联、统战、司法等17类106余项,绝大部分来自上级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工作进社区的同时,却没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下派工作人员和拨付工作经费,社区工作不堪重负,社区干部整天忙于完成任务指标和应付各种检查,忽视了公共事务的自治和民主管理。 2、社区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市经济还不够发达,各级财政对社区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社区的基础设施薄弱。按照省文件规定的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服务用房至少320平方米的标准,我市大部分社区均不达标。如东湖家园社区办公用房只有20平方米,金谷园社区放在6平方米的车库办公,甚至有的社区还放在居委会主任家里办公。 3、社区工作人员偏少、待遇偏低,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以月湖区为例,现有社区干部最多的社区只有5人,最少的才2人,不堪承担社区的繁杂事务,更无法满足居民的服务性需求。加之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造成大学生社区工作者大部分流失,专业化社区工作者为空白。 4、社区服务功能不够完善,服务项目单一。各社区目前开展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 三、铜陵市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做法 概括起来就是“123”,即“一个减少、两个实行、三个完善”。 一个减少。整合原有街道、社区设置,调整社区规模,实行大社区体制。在全市撤销10个街道办事处,把原来61个社区整合为23个社区。新社区采用“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的组织架构,即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以及社会组织三个体系为支撑的整体架构。 两个实行。一是实行扁平化管理。街道撤销后,城市管理由“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变为“市、区、社区”三级管理,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将原街道经济管理、城管执法、司法行政等主体职能收归区直相关部门,实现分片归口管理,建立社区与区直部门工作对接新机制。同时,实行“三个下沉”:人员下沉,将区直机关、原街道人员下沉到社区,配齐配强社区领导班子,进一步充实社区人员力量;经费下沉,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原街道版块上的管理成本变成了社区服务管理经费,并进一步加大投入,使社区为民服务的财力得到了有效保障;资源下沉,整合原街道、社区工作和活动用房,调整改建为居民服务和活动场所,实现“居民活动场所最大化,社区工作场所最小化”,社区资源得到合理有效运用。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每200――300户左右划分一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管理员,主要负责日常巡查和综合信息采集等工作,实行AB岗工作制,专门业务工作为A岗,对网格内各项事务负责为B岗,实行各项业务在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置。 三个完善。一是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网格化、精细化、责任化的要求,实行上门服务、代理服务、一站式服务,细化社区网格人员的责任分工。在各社区的每栋楼楼道口处都制作了网格指示牌,标明该区域网格责任人的姓名、联系方式,并将社区开展的一些活动以温馨提示的方式在指示牌上张贴,便于居民及时了解社区动态,为居民提供贴近、贴身、贴心服务。二是完善社区市场化服务体系。把政府承担的而应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剥离出来,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从事社会管理,实现政府管理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市区两级政府都设立支持社会组织专项财政预算,通过政府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在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建立相互合作的关系,为社会组织提供发展的空间,实现公共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三是完善社区义务服务体系。组建群众性协会团体,大力推行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制度,充分吸收社区内的老党员、老干部、志愿者等力量参加,组织为空巢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社区居民提供义务服务。 四、学习借鉴铜陵模式,推进我市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调研组认为,铜陵市的社区体制改革具有开创性,突破了原有的社会管理思维模式,建立了新的社会管理架构;具有方向性,完全符合当前中央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符合为民服务的方向,也符合整个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趋势;具有操作性,其中铜陵的社区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后台开放式办公等经验都值得学习、推广和运用。民政部称“铜陵模式”如果评估效果较好的话,将在全国推广。安徽省将于明年在全省推广“铜陵模式”。今年,省委省政府将鹰潭列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需要全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结合我市实际,调研组建议借鉴“铜陵模式”,以月湖区为试点,整体推进城市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 1、月湖区试点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可行性 月湖区现有城市人口13万人,5个街道办事处,共有在编人员120人。现有31个城市社区,在职社区干部118人。第一,撤销街办后,按1.3万人口组建10个左右的大社区,原有的街道办办公用房可作为社区办公用房,现有的社区办公用房可进行整合,此举可解决大部分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紧缺问题,保障社区功能的有效发挥。第二,现有街办和社区每年工作经费,分摊到10个大社区,市、区财政进一步加大投入,此举可实现经费下沉、财力在社区聚集,社区工作经费可得到保障。第三,街办和社区共有238名人员,原街办人员充实分流到10个社区后,每个社区大致有24名人员,此举可实现人员下沉、人力在社区聚集。尤其是区直部门、街办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社区队伍素质将会得到明显提升。 2、月湖区试点整体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点 一要以减少层级,提升效能为核心,撤销街道办事处。要立足于精简管理层次,降低管理成本,提升服务效能,把5个街道办事处和31个城市社区整合为10个左右的大社区,实行区直接服务社区机制,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 二要以整合资源、创新架构为目标,成立大社区。根据城市交通、居民环境、地域面积、人口数量、社区现状和未来发展,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成立大社区,建立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会组织为支撑的“一个核心三个体系”组合架构。 三要以合理分流、人事相宜为原则,确保人员平稳过渡。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的原则,把原街道、社区人员分流与区委、区政府机构改革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配置新社区和区直相关职能部门人员力量,配齐配强配活社区工作队伍。对涉及调整分流人员,保留身份不变、职级不变、待遇不变。对优秀社区工作者重点培养、优先提拔。 四要以理顺关系、明确职能为手段,完善工作运行机制。把原街道党工委及群团、武装等职能和原街道办事处公共管理、服务、部分审核、审批等职能下放到社区,把原街道的协护税、城管执法、司法行政等职能收归区直相关职能部门。按照“统一核算、集中管理”和“财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财务、资产管理新机制,设立社区独立帐户。 五要以贴近居民、强化服务为根本,推行网格管理和组团服务。按照200-300户左右1人的规格划定责任区,配备社区网格管理责任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实行AB岗工作制和一岗多责,专门业务工作为A岗,对网格内各项事务负责为B岗,变“包揽”服务为分类服务。社区取消坐班制,实行开放式办公,各项业务“前台—口受理、后台分类处理”。 六要领导重视,整体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没有各级主要领导的重视是难以实施的。建议市委、月湖区委成立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高位推动,认真做好前期调研、方案制定、整体推进等一系列工作,尤其要抓住省委、省政府将鹰潭列为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试点的有利契机,争取省委、政府的支持,积极与省里各部门对接,对原先下放到街道办事处的资源,要争取下放到社区,原先对街道办事处的考核,要争取改为到社区考核,化解“下改上不改”带来的不利影响。
|